優秀的產品設計源於 ..............,而精於.............。”
對於蘋果電腦,一直是一間讓人感覺很“獨斷獨行”的企業,無論是其產品設計還是企業文化都是。過去似乎生活在自己世界裏的蘋果自推出iPod以來成為股市新寵,研究蘋果成了風潮,究竟喬布斯的腦子在想什麼?為什麼從前為人詬病的缺點今天反成了成功因素?
“蘋果設計”
刻在iPod Shuffle上的這一行蠅頭小字,你要斜著眼睛才能看到它。而正是這一行小字,道出了蘋果這些年來脫穎而出的根本原因。這是一個競爭對手們將產品設計盡 可能外包給第三方、借以節約成本支出的時代,蘋果卻一如既往的保持著自己作為一家設計型公司的本色,將產品的創造權牢牢的把握在自己手裏。
設計,終究是蘋果成就當今地位的關鍵所在。每一位用過蘋果產品的消費者都能深刻的體會到這一點。這些在“design by Apple in Cupertino”(Cupertion是蘋果的總部所在地)的產品中,許多都與常規的設計思路大相徑庭,最終卻為業界的後來者指定了發展的方向。這些 例子均可信手拈來--從iPod,到平板造型的iMac,再到現在袖珍簡潔Mac mini。
那麼,其中的奧妙又在哪裏呢?當然具體的細節是不得而知的,因為蘋果將它的產品開發過程視同國家機密來抓:組裝廠房的玻璃窗都圍著厚厚的黑色窗簾,一 位曾參與過蘋果項目的知情者還透露,蘋果甚至還堅持將產品的核心設計安排在午夜的輪班進行,因為在這個時段可以盡可能的避開各種耳目。
要命的偉大
不過,其中主要的背景還是很清楚的。大多數CEO們都將工作的重點集中在實現其財務及運營目標上,執行過程始終隻作為一種策略來制定。而史蒂夫-喬布 斯則認為,蘋果的最終優勢來源於它標新立異的能力,或者用他的話來說,能開發“要命而偉大的”產品的能力。因此,他的整個公司就都在圍繞著這個原則運轉。 這就意味著,當其他同行的競爭者正在不斷的依賴所謂的“外包型設計生產商”(ODM)制定核心設計的決策的時候,喬布斯卻把這些任務全都集中在自己的門戶 裏完成。儘管他也將產品的生產交給ODM們代理,不過主要的設計決策仍然由蘋果自己定奪。
值得一提的是,喬布斯本人也是這整個過程的一個重要角色。在所有硬體巨擎的CEO中,他算是對設計過程事必躬親的極少數人之一。甚至連設計專家也往往對他的奇思妙想感到驚奇。
創意是前提
許多公司的高管都認為,將設計外包可以降低他們的人力成本,同時還能讓各個時區的工程師們對產品輪番進行開發,實現24小時作業。但喬布斯批評這種看 法目光短淺。他認為其中所節約的員工成本,根本抵不上團隊協作、溝通、以及結合不同團隊的設計思想的過程中所花費的開銷。誠然,喬布斯在加州庫比提諾、蘋 果的“無限循環”工業園裏網羅了大批業界頂尖的機械、電氣、軟體及工業設計師,使得公司整體結合的設計能力要遠遠高於任何一個單一的設計部門。
通常,一款蘋果產品的降生往往源於一項未被滿足的消費者需求。像iPod, 它原本的設計思路,就是要超越早期的型號,能夠更好的保存和管理整個音樂存檔。接著蘋果的產品結構師和工業設計師又開始研究這款產品哪些外形特徵和功能是 必需的--以及一樣重要的問題--哪些是不需要的。“蘋果對產品設計有一個非常全面的考慮”,設計咨詢機構Portelligent的總裁說,“優秀的產 品設計源於外表,而精於內在。”
不貼外牌
而更重要的一點是,蘋果的產品從來都有自己一套專用的軟體和服務。與此相反,每台戴爾或Gateway出品的PC都必須配備微軟最新開發的產品,或者 配備適合於用戶裝設的Windows軟體。但蘋果的軟體絕大多數都是自己親手包辦的。從Mac作業系統,到像iPhoto、iTunes之類的應用軟體。 “這可是蘋果的王牌”,一位競爭對手承認說,“ODM們不會擁有世界級的工業設計,世界級的開發風格,開發方便快捷容易上手的軟體的本領,以及將這一切完 美結合在一起的能力。或許它們在某一天能做到這一點,但至少不是現在。”
除此之外,蘋果還透過產品的藝術設計把自己“孤立”在外,而這往往把製造商逼得叫苦不迭。一位ODM的高層人員曾經抱怨,史蒂夫-喬布斯堅持要求交給 他們代工的筆記本電腦表面不得出現一顆螺絲釘。這可難壞了公司上下,最終不得已發明了一項新的製造工藝才完成了這項任務,“僅是接觸蘋果的設計就得讓我們 去學習新的東西。”
尷尬的合作者
不過,種種獨辟蹊徑的創意並不意味著蘋果完全排斥外包的趨勢。它所有的產品就是交由亞洲的ODM廠商生產的,就像它從其他供銷商采購晶片和驅動器一 樣。有媒體透露蘋果其實也讓ODM們參與一般性的工程開發,不過份量並不多。有一位作為對手的MP3製造商的管理人員則指出:“這對蘋果而言是一個問題, 因為 ODM裏的設計工程師不喜歡跟蘋果一起工作。因為這種合作方式就像是一個孩子在看著父親修車,而自己永遠只有提著手電筒給大人照明的份。”
平心而論,蘋果依靠遠遠少於競爭對手的產品數量以及我行我素的設計風格來闖蕩市場,本來是一條離雷區僅有一兩步之遙的危險旅程。不過在現在的這個環境下,“庫比提諾設計”卻早已被證明是一件通往成功之路的商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